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民国狂人刘文典,蒋介石打他两耳光,他飞起一脚踢在老蒋的肚子上

2022-01-20| 发布者: 靖江新媒体|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一副黑框圆眼镜,一抹随性的小胡须,一袭青灰色长袍……你能相信这样一副斯文装束的人,竟敢怒踹蒋介石吗?......
玻璃钢化粪池厂家 http://www.boligang-huafenchi.com

一副黑框圆眼镜,一抹随性的小胡须,一袭青灰色长袍……

你能相信这样一副斯文装束的人,竟敢怒踹蒋介石吗?

这个人就是民国时期的一代狂人——刘文典。

刘文典

1928年,蒋介石刚刚上任民国主席,一时春风得意,所有人都急着讨好他,向其献媚。而刘文典不一样。

当时,为了建立威信,巩固政权,蒋介石决定将安徽大学几名闹事的学生开除,时任安徽大学校长的刘文典反抗道:“我才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应由我来管。”

蒋介石还没有被人如此下过面子,内心的怒火“蹭蹭”往上长:“刘文典,你看看自己算个什么东西?整个一新学阀!”

刘文典无所畏惧:“蒋介石,你看看你是个什么东西!整个一新军阀!”

盛怒之下,蒋介石对着刘文典就是两个耳光。

蒋介石

谁知刘文典毫不畏惧,一脚踹向了蒋介石的肚子,始料未及的蒋介石打了个趔趄,差点儿摔倒。

众人目瞪口呆,吓得大气都不敢喘。过了几秒钟,蒋介石怒吼着,一定要毙了刘文典。

彼时的刘文典仍然一脸地狂妄:“想枪毙我?凭什么?”

这个刘文典到底是何许人也?他为何如此狂傲,连蒋介石都敢打?面对如此狂傲的刘文典,蒋介石最后真的把他枪毙了吗?

顶撞蒋介石始末

1927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大婚。不久之后,蒋介石不仅获得了当时江浙财团的拥护,同时也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

到了1928年1月份,蛰伏多时的蒋介石“王者归来”,他将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全部推翻,重组国民政府,开始了个人的独裁专制统治。

蒋介石与宋美龄

此时的蒋介石,爱情事业“双丰收”,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候。他所到之处,备受国民党人士的拥护和厚待。然而,蒋介石并没有因此忘乎所以,他的野心远不止此。

为树立威信,达到统一,11月23日,蒋介石来到安徽视察工作,却碰巧赶上了一帮学生闹事。

这件事本身不是多大的事,但多疑多思的蒋介石却不这么认为。他害怕这是学生思潮运动的初期,如果不趁着队伍还未壮大,将其扼杀在摇篮中。等到一发不可收拾时再做出决断,就为时已晚了。

闹事的学生是安徽大学的男学生,他们看到安徽省立第一女中在举行校庆晚会,在没有邀请函的情况下选择了硬闯。女中校长关了电闸宣布停演,这群男学生年轻气盛,与之理论不成,双方发生了骚乱。

刘文典

1928年11月29日,蒋介石在下榻的住处召见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与女中校长程勉。

刘文典非常不愿意去,但关于“学潮”的议论一直久久不散。为了这群男学生,也为了问题能早日得到解决,刘文典选择只身前往。

这天,刘文典穿了一件破旧的灰鼠皮袄,戴了一顶同样破旧的礼帽,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走进了蒋介石会客厅的办公室。

看见蒋介石和女中校长程勉早已等候多时,刘文典气势冲冲地也找了个座位坐下。

据《刘文典先生遗闻轶事数则》一书中记载:因心中有怨气,见蒋时,身穿长衫,戴着礼帽,昂首阔步,跟着侍从飘然走进蒋介石办公室。

蒋介石见其一脸不屑,面露不悦:“你是刘文典?”

刘文典回:“字叔雅,文典不是随便谁都能叫的。”

蒋介石

蒋介石一下子就怒了,拍案怒吼:“大胆文人!联合共党闹事,还不认罪?”

只见刘文典一脸不屑:“我只知教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你作为总司令,无中生有,是否称职?”

听到刘文典如此说,蒋介石深吸一口气,毕竟在座的还有安徽省各个部门的政要人员,此时发火有失风度。平复了一下心情后,蒋介石转头问女中校长程勉对此事有何要求。

程勉也不想将此事闹大,表示只要保障学校安宁,学生能够安心上学,其他的一概不追究。

蒋介石点点头,表示默认。然后又问刘文典:“接下来你打算如何处理闹事的学生?”

刘文典并不与蒋介石照面,竟自回答:“此事本身单纯,却因有人搞鬼才闹到如此地步。所以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我不能毫无理由地惩治我的学生。”

刘文典

蒋介石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怒火,“腾”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拍着桌子吼道:“刘文典,你看看自己算个什么东西?整个一新学阀,不对你严惩,就对不起逝去的总理(孙中山)!”

刘文典也压抑了好久,“噌”站起来,与蒋介石面面相对,一板一眼地说:“蒋介石,你看看你自己算个什么东西?提起总理,当年我跟着他闹革命的时候,连你的名字都没听过呢!男学生正值青春,难免年轻气盛,你借此小题目做成大文章,不觉得有些过分了吗?”

“再者说,如果我是新学阀的话,那你就一定是新军阀!”

蒋介石火气冲天,冲到刘文典面前,对着他就是两个耳光,刘文典也毫不示弱,掀起长袍衣角,飞起一脚踹向了蒋介石的腹部。

包括蒋介石本人在内,在场所有人对刘文典的这一举动都始料未及,蒋介石因为毫无防备,往后打了个趔趄,差点儿蹲坐到地上。

蒋介石

蒋介石怒不可遏,冲着刘文典大吼:“你信不信,我毙了你?”

刘文典又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枪毙我?你不敢!”

就这样,刘文典被蒋介石扣押起来,关进了安徽省政府内的“后乐轩”里。

刘文典为何这么“狂”

“刘文典痛斥蒋介石”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社会一片哗然。然而,教育界各大首脑却纷纷为刘文典求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有句话叫“文人风骨”:可低头,但不可失傲骨。刘文典就是这样一个人。

刘文典

刘文典,原名刘文聪,1889年12月出生于安徽合肥。刘文典从小学习优异,个性十足。虽然长得一副文弱书生样儿,但每每面对不公,他总能挺身而出。久而久之,刘文典就给人一种狂妄不羁、任性豪放、目空一切的感觉。

这种充满个性的性格让刘文典在众多学生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再加上其聪明好学,对学术也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冲劲儿,1906年,刘文典考上了芜湖安徽公学。彼时,陈独秀、刘师培等人正在此校当老师,他们极其欣赏刘文典,将其视为重点培养对象。

陈独秀是当时中国提出反封建、倡导民主革命思想的第一批人员,1907年,年仅18岁的刘文典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崛起效力。

随后,刘文典赴日留学时,还和孙中山先生一起就民主革命问题一起研究探讨,并切身实施过。

而当时的蒋介石又处于哪种境地呢?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07年的蒋介石,是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一名籍籍无名的学生。到1908年,蒋介石赴日留学后才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而此时刘文典已经加入了同盟会,其职位举足轻重。两人在同盟会的地位由此高下可见。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日本的刘文典为了拯救国家于危难,毅然决然踏上了回国的轮渡。回国后,他像鲁迅先生一样,走向了“把笔杆子当枪使,用笔杆子唤醒中华民族”的伟大道路。他在上海的《民立报》担任主要编辑,批判封建专制,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当辛亥革命宣告胜利之时,其果实也被袁世凯窃取成功。

1913年,孙中山又号召革命党人发起“二次革命”,但却以失败告终。同年,刘文典第二次前去日本,在那里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深受孙中山信任的刘文典,被任命为机要秘书,专门负责撰写孙中山的英文电报等任务。

孙中山

所以,刘文典当年在革命党内的地位比蒋介石不知道要高出多少,以至于后来蒋介石提出孙中山时,刘文典才不屑一顾地说出“我与孙中山闹革命时,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这句话。

1916年,刘文典回到祖国,他发现革命来革命去,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但国内民生凋敝、军阀混战的现状让他失望至极。生性果断的他一头扎进了学术和教育的海洋里,一边研究学术,一边教书育人,自由自在。

刘文典虽个性放荡不羁,但对于学术研究却严谨仔细。1923年,他的学术论断《淮南鸿烈集解》一书出版,此书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胡适评价此书:“最精严有法。”

1939年,刘文典又出版了《庄子补正》。对学术内容慎之又慎的刘文典,在日常生活中却不改他狂妄不羁的个性,他曾经口出狂言:“从古至今,真正懂《庄子》的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庄子本人,一个就是我刘文典,剩下半个就是其他研究《庄子》的人!”

陈寅恪

这话听起来,感觉这个人简直目中无人至极,但就是不轻易夸人的陈寅恪在对刘文典的《庄子补正》发出赞誉:“先生之作,可谓天下至慎矣。”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刘文典本人。

而刘文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狂放个性,正是他看不惯蒋介石作风的主要原因。

刘文典虽然平日里就一副桀骜不驯、狂狷耿直的样子,但他并非不讲理之人。

他之所以对蒋介石如此态度,一是对蒋介石的个人独裁统治不满,二是对其肆意扣押学生,污蔑学生名誉充满怨气。

再者,刘文典作为一个有傲骨的文人,极其讨厌迎来送往。蒋介石刚到安徽时,有人提醒他要设欢迎仪式,身为安徽大学校长的刘文典表示:大学又不是衙门,何须向权贵献媚低头。

《申报》

学术界的各大文人对刘文典的个性都极其了解,所以他们都清楚,刘文典只不过是同情这些男学生而已,而蒋介石非要给他扣上“鼓动闹事”的帽子,实在是“抬举”他了。

刘文典被蒋介石扣押的消息被当时的《申报》、《新闻报》大肆报道之后,国内教育界大佬纷纷开始出面为刘文典求情。

安徽教育界第一职校校长毛保恒向省政府担保,请求释放刘文典。

蔡元培更直接致电蒋介石:“文人学士,本应该优待才是。如今先生拘役叔雅,敢问何由?”

有了毛保恒、蔡元培等人的带头,随后学界名流蒋梦麟、胡适等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发表“请求释放刘文典”的论述。

胡适

胡适甚至在《新月》杂志中公然批判蒋介石对此事的做法:“安徽大学校长因言语冲撞蒋主席而被拘禁。他的家人朋友只能四处奔走,找人求情,却没法向任何一个法院控告。这不是法治,是人治。”

胡适一句话戳到了国民党的要害。国民政府一直强调“训政”,宣扬要严惩学潮,其真正的目的只不过是维护官方权势,取消约法之治而已。

彼时的蒋介石刚刚上任,还未坐稳“主席”的宝座,为了安抚人心,蒋介石向安徽省政府发出指示:“刘文典可准令保释,条件是必须即刻离皖。”

1928年12月5日,刘文典被释放,恢复自由。

刘文典在云南大学的雕像

1943年,刘文典被云南大学聘请,担任文史系教授一职。后来,胡适来找他,让其一起去美国,甚至连住处都已经安排妥当,但刘文典以“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离开我的祖国”谢绝。

新中国成立后,刘文典被评为云南大学一级教授,并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甚至还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1958年7月,刘文典因肺癌晚期,救治无效于昆明病逝。

有人用“狷介不羁之狂徒,学识渊博之名士”评价刘文典,十分贴切。他的一生也因其不入流俗却又不失传统士大夫的文人风骨,而充满传奇色彩。

刘文典大战蒋介石这件事,原本没什么可说的,但中国学术界的知识分子素来对气节和操守极为看重。刘文典不畏强权、不媚时俗的表现,也因意义不同而被放大,甚至被视为学者人格独立的代表。

鲁迅

1931年12月1日,鲁迅先生发表了一篇名为《知难行难》的文章。文中再次谈到了刘文典顶撞蒋介石一事。

鲁迅对此评价曰:其实,中国传统文人的骨子里,一直存在着对权势的挑战基因,只不过,大多数人最终因各种现实问题而选择了退让,而“愣头青”刘文典却勇敢站到了强者的对立面,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胆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靖江新媒体 X3.2  © 2015-2020 靖江新媒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