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安好 1985年,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搬迁时,在新馆舍竟挖出35枚窃听器,还都是“中国制造”!奇怪的是,当时的仪器没扫出来,反而是墙上的一根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电线露出了端倪。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在那个时期,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国家关系相对较好。两国在政治上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交好,互相支持并保持密切的外交交往。当时,中国和阿尔巴尼亚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美国和苏联的扩张采取了反对立场,并支持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常常站在一起,互相支持彼此的立场。在1985年,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因为一系列原因需要搬迁。双方商议后,选定了一个新的选址,准备动工。然而,在动工前一个月,阿尔巴尼亚政府突然反悔,收回了之前的选址,并且重新安排了一个废弃学校作为新大使馆的建造地。中国对于阿尔巴尼亚的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感到非常生气和不满。然而,遵循着维护友好交流的原则,中国还是表示没有异议。1983年8月,我国派出了外交部的郗照明等人前往阿尔巴尼亚担任驻馆大使。郗照明是一位经验丰富、做事谨慎的外交家。抵达后不久,阿尔巴尼亚方面便迅速邀请郗照明等人前往新修建的大使馆居住。然而,警觉的郗照明感到不安。他深知大使馆选址更换这样的大事并不应该草率决定。对于阿尔巴尼亚方面如此急不可耐的行为,郗照明认为其中一定隐藏着某些不可告人的意图。因此,郗照明决定在答应搬迁之前进行深入调查。经过一番调查后,他发现阿尔巴尼亚政府并未真正为新大使馆选址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相反,他们只是匆忙地选择了一个废弃的学校作为新大使馆的建造地。对于阿尔巴尼亚方面如此轻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郗照明感到非常愤怒和失望。他认为这种举动不仅是对我们国家的不尊重,也是对外交原则和友好交流的背离。几天后,郗照明领导着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对新修建的大使馆进行全面检测。在进入会议室时,仪器并没有发出警报,但是郗照明根据自己的经验决定要亲自检查会议室几次,毕竟这是一个重点区域。他带领团队继续仔细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果然,郗照明在墙角发现了一根不起眼的细线,看起来像是普通的电线。然而,郗照明觉得这个地方不应该有暗藏的电线。坚定决心要查清真相,他命令队员凿开墙壁进行进一步调查。令人惊讶的是,在墙壁内部他们发现了一个用钢筋水泥包裹的窃听器!这一发现让郗照明感到震惊和愤怒。窃听器的存在揭示了对国家机密和外交活动的严重侵犯。他立即向中国外交部报告了这一情况,并保存窃听器作为证据。发现窃听器的事实让郗照明大为震惊和愤怒。在外交活动中,窃听是一种对国家机密和外交活动的严重侵犯。这次发现的窃听器无疑揭示了阿尔巴尼亚政府对我国大使馆的监控行为。郗照明立刻将这一情况向中国外交部报告,并将窃听器保留作为证据。外交部立即采取了严肃的应对措施,与阿尔巴尼亚政府进行沟通和交涉。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警告,要求阿尔巴尼亚政府立即停止对我国大使馆的监控活动,并对此事件做出彻底解释和道歉。更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窃听器上竟然故意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以留下指责的证据。为了确保有关过程的可靠记录,我国人员在挖掘窃听器的过程中特意使用摄像机进行全程拍摄。这一事件可谓令人啼笑皆非。窃听器被赋予“中国制造”的标签,实际上却是为了转嫁责任和破坏两国之间的关系。这种手法不仅毫无道义,也是对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之间友好合作的极大误解和伤害。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阿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阿尔巴尼亚的发展并不如人们所期望,如今这个国家已经相当落后。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